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展览信息|基本陈列|精品典藏|预约服务|展览回放|开放信息|文博资讯|文博法规|黑大博物馆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黑大博物馆动态新闻>>正文
 
黑龙江大学校史 第二部分:东北壮大 誉满全国
2017-06-06 10:50  

东北壮大誉满全

(1946年——1958年)

抗日战争的胜利后,我党控制了北满部分地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将抗大三分校俄文队迁往条件较好的东北继续办学。全校师生带着学校的资财徒步向东北挺进。经过华北时,由于工作的需要,一部分学员在曾涌泉的带领下就地工作和办学,成为今天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一部分在俄文系主任卢竞如和教师赵洵的带领下到达东北。在党中央和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的直接领导下,学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王季愚校长并对外语干部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周恩来总理还亲自为学校拨款,用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在王季愚和赵洵等老一辈外语教育家的辛勤努力下,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一面旗帜,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每一位毕业生都以哈外专为荣。在五六十年代,全国翻译界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天下翻译一半黑”,意思是全国的翻译中大部分都出自黑龙江大学。当时全国各高校和外语院校所使用的俄语教材,大部分是由哈外专、哈外院编写的。在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到处都有我们校友的身影;在军队建设,特别海空军、第二炮兵的建设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外交官和外语教育高级人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外交家、教育家,还有许多校友,由于要翻译大量的俄文科技资料,经过刻苦自学,最后竟成为该科技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如著名火箭专家,长二捆火箭发射总指挥于龙淮、著名火箭专家,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副司令员夏铭智,著名医学家,前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艾钢扬,我国第一位登山家和登山教练周正等。

1946年到1958年,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一是1946年至1948年的东北复校和在战争环境下的艰苦办学,仍然属于军校性质,主要培养军政干部和翻译,学校的规模没有得到扩大。二是从1949年到1953年,学校在国家急需大量外语人才的非常时期,培养地方向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以军政干部为主,同时采取特殊的培养方式,学校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抗美援朝期间,部队急需大量的俄语人才做苏联专家的翻译和翻译苏联援助的武器使用方法、训练方法。学员往往只在学校学习两到三个月即奔赴战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的学制不固定,也没有完善的教学计划,科研工作也无法走上正轨,但教学质量较高,学员能够打下深厚的俄语基础,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外语人才。三是自1953年至1958年,学校直接归属高等教育部领导,学制固定、生源稳定、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和加强,教学和科研基本走向正规化,奠定了哈外专和哈外院在全国俄语教学与科研的龙头地位。

在哈外专和哈外院时期,学校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为党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而且还在办学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校还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研究生教育,为培养我们自己的师资力量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率先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学术杂志,率先提出并积极倡导学术建校,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46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附设外国语学校,校长:刘亚楼,张锡俦继任

1948年底,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王季愚

1953年,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校长:王季愚

1956年6月,哈尔滨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季愚

            08-2 400x530             21-1 350x430

             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

                   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  校长  王季愚

                   哈尔滨外国语学院

东北复校

1946年6月,延安外语学校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抵达哈尔滨,归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领导并筹备复校,由总部参谋长刘亚楼兼任校长。校址设在南岗区东大直街163号。学校属军校性质,专门培养军政翻译,所以管理全部军事化。

1946年12月,由于战局紧张,学校暂时迁往佳木斯。1947年7月,学校又迁回哈尔滨。 1948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有了自己第一批毕业生。

从1946年到1948年,在极不稳定的战争环境里,学校始终坚持上课。初期,学校只有8名教师,其中7位是苏侨,分属两个家庭,他们为学校的建设和外语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1948年秋,原延安外国语学校的部分教员陆续调来学校工作,苏侨教师也有所增加,聘请了李莎(著名政治家李立三的夫人)、菲菲等。

            08-15 900x650

      延安外国语学校在哈尔滨复校时的校址---东大直街163号,当时一楼是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二楼是学校的办公区和教室。现为祖国医药研究所

            08-4 600x250

            08-6 500x420             430 x410

            08-7 360x720             430x410

            08-8 830x550

学校在佳木斯短暂办学期间唯一留下的一张师生合影

            08-11 580x300

            08-10 650x200

            08-12 580x960

            08-14 530x1000

从哈外专到哈外院

1948年底,东北全境解放,学校改归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领导,更名为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学校接收了大直街52号及建设街邮电大楼等处作为校舍。

1949年8月和1950年2月,王季愚先后两次奉命面见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汇报外语教学情况,周恩来同志还特批给学校三万元的办学经费。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指示,极大的鼓舞了全校的教职工,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年底,已有在校生1127名,教师数也增至100人。

1950年,学校参加了全国统一招生工作,这是哈外专走上正规公开招生的开始,也是以后学生的主要来源,但学生的来源仍是多渠道的,有军队选派的干部、也有国家从全国各地、各个单位派来的调干生。

1954年是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客观需要,向哈外专提出了新的任务。此时,学校沙曼屯(现本部)新建校舍前后楼落成使用,当年一次就招收了1700名高中毕业生入学。全校在校生增加到3400名,这是哈外专历史上空前的发展。

1953年,我国大专院校进行调整,学校归高等教育部领导,并更名为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

1956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仍归高等教育部领导,任命王季愚为副院长,代理院长,赵洵为副院长。

学院初期,只设有俄罗斯语言系,学院在继续加强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建设的同时,积极进行英语,德语等专业的筹建工作,并购买了大量图书资料。1957年2月,西语系正式成立。

1958年4月,学院下放归黑龙江省领导。

            10-2 470x480             10-3 470x480

            10-4 800x1200

            10-6 470x680             10-7 1500x900 副本 4

            10-7 1500x900 副本 5             10-7 1500x900 副本 6

            10-7 1500x900 副本 3

一九五一年,教育部部长马叙伦签发的任命王季愚为哈尔滨外

国语专科学校校长的通知书

            10-7 1500x900 副本

一九五三年初编制的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组织机构系统表

            10-8 950x900 副本 4

            10-8 950x900 副本 3             10-8 950x900 副本

            10-8 950x900 副本 2             10-9 400x900 副本 3

            10-9 400x900 副本 2             10-9 400x900 副本

级部式管理

建国前后,学校的生源多种多样,有原国统区各高校的学生千里迢迢奔赴东北参加革命的,有原来在国统区流亡的学生,有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参军,被分配来学习俄语的,也有部队、全国各高校、各部委、团中央、总工会等部门选派来的,还有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从各中学直接招收的预科生等,因来校时间不规律、文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便于管理,学校根据学生来校时间、文化程度等按照批次成立若干级部,在这种特殊的环境和要求下,级部式管理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管理和教学计划的安排。从1949年到1953年,学校一共分成了13各级部。

            11-1 1200x800 副本 4             11-1 1200x800 副本 5

            11-1 1200x800 副本 2             11-2 500x1200 副本 2

            11-1 1200x800 副本             11-3 500x1200 副本 2

            11-5 400x1200 副本 2             11-5 400x1200 副本

特色鲜明的俄语教学

以苏侨为俄语教师的主力,是哈外专时期俄语教学极为突出的特色。利用哈尔滨得天独厚的优势,到1953年,在教师花名册中的俄侨教师就有130余人。从1949年到1954年,学校没有正规的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军队建设和地方建设培养翻译人才,具有用俄语听说读写译的初步能力,学生随时入学,在校学习大约一年半左右,因工作需要而随时毕业,进一步提高则靠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自学来解决。学生在校时间虽然短暂,但由于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毕业生,几乎都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

丰富多彩的课外俄语活动如俄语晚会,翻译会等更给了学生实践、巩固的机会。当时哈尔滨的苏侨很多,学校附近秋林公司的售货员多数是苏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良好场所。学生课余时间,经常三五成群到秋林公司去,以顾客身份与苏侨售货员对话。学生们通过课外会话活动,不仅巩固了所学词汇和口语句型,而且过了开口难这一关。

            12-2 900x650

1956年初,学校部分教师参加高等俄语院校教学大纲审定会

            12-7 580x500             12-10 590x640

            12-15 620x660 副本 5             12-15 620x660 副本 3

            12-16 700x1100 副本             12-16 700x1100 副本 2

            12-19 500x530             12-18 500x400

            12-23 450x360             12-24 450x450

                                      毕业论文答辩会

师资先行学术建校

1950年11月,学校开办了研究生班,这是新中国外语院校最早的研究生班。1952年夏秋,学校又开办了5个研究生班,计125人。毕业的研究生大部分都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从1954年起,学校先后派出4批,计21名教师到苏联留学,归国后大部分成为外语教学名家。五十年代中期,苏侨教师先后离开中国后,研究生班的毕业生成为俄语教学及科研方面的骨干力量。为了适应学术建校的需要,学校先后聘请了多名苏联专家来校任教,对中国教师进行传、帮、带,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把原只在本校发行的《外专校刊》改为学术性刊物《俄语教学与研究》,在全国公开发行,这是新中国外语院校最早的学报,也是全国几份高水平的俄语刊物之一,它对我国俄语教学和俄语理论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55年5月,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第一届俄语教学研究会议召开,它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俄语教学史上乃至中国外语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外院时期,学校又先后召开了三次俄语教学研究会,全国许多从事外语教学和科研的同志慕名而来,负责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赵洵副校长明确提出学术建校的方针,这在当时是极富远见的。

            13-20 800x1200 副本 5             13-20 800x1200 副本 4

            13-20 800x1200 副本 3             13-19 1000x1000 副本 2

            13-19 1000x1000 副本             13-18 800x1300 副本

            15-8 450x420             15-9 450x1170 副本 3

            15-7 450x450             15-4 450x1170 副本

            16-1 450x520             16-2 370x410

            16-12 330x300             16-13 330x300

            18-1 700x1400 副本 2

            18-1 700x1400 副本             18-7 650x530

            18-3 820x520 副本 2             18-4 500x1150 副本

            18-3 820x520 副本             18-5 390x1150 副本 2

            19-5 500x1400 副本 3             19-8 500x1400 副本 3

            19-8 500x1400 副本             19-6 760x780

                                     哈外专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

            19-1 700x1300

            19-2 550x1400 副本 3             19-2 550x1400 副本 2

            19-7 350x1100 副本             19-7 350x1100 副本 2

            19-6 350x1240 副本 3             19-6 350x1240 副本 2

            19-6 350x1240 副本             19-5 550x1400 副本 3

            19-14 350x1240 副本             19-14 350x1240 副本 2

            19-5 550x1400 副本 2             19-14 350x1240 副本 3

            20-2 350x1240 副本 3             20-2 350x1240 副本 2

人民教育家王季愚  赵洵                   21-24 400x1100

            21-4 400x360             21-10 300x200

            21-8 400x360             21-9 400x360

            21-6 400x360             21-11 300x410

            21-25 400x1100

            21-15 350x430

            21-17 350x670             21-18 400x360

            21-19 400x470             21-21 370x470

            21-22 320x320             21-14 370x1100 副本

            21-14 370x1100 副本 2             21-14 370x1100 副本 3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
· 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 06/29
· 白山黑水的记忆——黑... 06/29
· 黑龙江大学校史 踏上... 06/29
· 黑龙江大学校史 第二... 06/06
· 黑龙江大学校史 第一部... 06/06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5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府路74号  邮政编码:150500
联系电话:0451-86609330
技术支持:黑龙江大学信息与网络建设管理中心